【南方电缆网】8月12日公布的国家质检总局"三定"方案,调整了其职责,不再直接办理与企业和产品有关的名牌评选活动,这是件大好事。对电缆行业名牌评选而言,多年来对不少企业造成了困扰。电缆名牌评选活动的乱象是应该结束了。 远的不说,就说去年以来,交联电缆中国名牌评选活动出现了乱象,使评委们哭笑不得,无从核实,搓手无策。主要表现在: 其一、交联生产线的申报条数严重不实。生产线数目不符合要求而又想申报的企业,为了满足申报条件要求的3条生产线,只好虚报。据说申报企业填报的交联生产线总条数,已经超过全国实际生产线的总条数。 其二、生产能力即交联电缆年产量申报严重不实。不少企业把一条悬链式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填报为超过1500公里。据说申报企业填报的交联电缆总销售量,已经超过全国实际总销售量。 其三、有些申报企业的产品质量并不理想。有些在行业里和社会上是很有名气的电缆企业,但其产品质量被查不合格,直接影响了评委的判断思维和信心。 暂且不说政府部门该不该掀起名牌评选活动,造成这一乱象的责任并不完全在申报企业。申报企业、当地政府以及制定评选条件的部门都有责任,而主要责任在于制定政策的部门。当人们一直在高喊"企业优胜劣汰"的时期开展这样的名牌评选活动,注入了政府的干涉行为,而不是由市场来决定企业的兴衰,就一定会出现这样的乱象。主要原因是: 其一、评选入门条件太高且没有科学依据。把生产线条数、产品销售额和销售量作为重要条件,不但没有必要,而且相当不科学。 不知道制定这个条件的专家们是根据什么理由规定必须至少有3条生产线,每条生产线的年产量是多少,是如何计算出来的,年销售额是如何测算出来的。正如有位官员所说:"评名牌实际上就是一场游戏"。无论如何,即使游戏也好,游戏的规则和条件应该合情合理才是。 其二、地方政府追求政绩而推波助澜。各地政府都在以名牌数量多少作为政绩的内容之一。政府官员还四处游说,煽风点火,并且不惜对获得名牌的企业给予重奖,刺激企业申报名牌的积极性,并且协助申报企业打通关节,办理相关手续。有的政府官员甚至辅导企业,出谋划策説:"首先要把申报资料'做大做强'"。 其三、企业为追逐荣誉和利益而夸大事实。在市场经济环境里,企业千方百计扩大正面知名度,这是可以理解的。在耀眼的中国名牌招牌和地方政府巨额奖励面前,有些申报企业敢于铤而走险,有的花钱找咨询公司,有的花钱挖路子、拉关系,使出浑身解数。 以上所述三个方面存在的不正确的出发点、不恰当的游戏规则以及"上有政策下有对策"的不良观念,曾经导致这次交联电缆名牌评选中途停止。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、政府研究所的任建明教授接受《第一财经日报》采访时表示,关于质检总局减少审批权、停止直接办理相关名牌评选活动的规定"值得肯定"。多年来,关于名牌评选的问题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。实践证明,政府直接干预名牌评选活动是不适宜的。 国家质检总局不再办理名牌评选活动之后,以后由谁来继续承接这项工作,目前尚不明确。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能否理顺名牌评选,能否彻底摆脱乱象重生,能否完全杜绝"权力寻租",能否让市场本身去产生名牌?这一切,都还有待于观察。(鲁 阳)
|